文博行业数字化转型方案的探索与实践——以军事博物馆智慧化设计为例

"数字经济”、"数字中国”和"数字化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经济与科技界最流行的主题,预计绝大多数行业、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十四五”规划中都会将数字化转型列为一项重要战略内容。文博行业也开始进入了数字化转型探索与实践期。数字化与信息化二者虽有区别与联系,但文博行业数字化转型不是把"数字化”新瓶装上"信息化”旧酒。文博行业"信息化”是将物理世界的文博业务、流程、方法、思想变成算法、程序和数据,通过信息化要素,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但未从本质上改变原有的文博行业的管理与服务模式。文博行业"数字化”则是通过数字孪生在真实的文博展馆之上,建构一个与文博展馆密切关联互动的数字化虚拟展馆,在这个虚拟的数字展馆空间里,人们可以在最小化接触物理世界的环境下,用一种全新的模式再现甚至重构原有文博行业的运营管理方式。文博行业"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颠覆原有的传统运营模式,是否在虚拟数字空间里重构并创造出新的文博行业管理服务方式。没有颠覆传统运营模式的信息化,就不算行业数字化转型成功,文博行业的数字化与信息化将长时间并存。

文博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路径

随着"云-大-物-移-智”与VR、AR等技术日益成熟和逐步融入并服务于文博行业管理、展示、服务、传播等业务职能,一种以“物、馆、人、数据”动态双向多元信息传递模式为核心的“智慧文博"数字化转型呼之欲出。云边端计算普及和算力增长,极大提高了丨aaS/PaaS/DaaS/SaaS服务能力,云计算能按需提供存储、计算以及网络资源,解决数据量和访问量的快速增长,从而实现信息化建设的低成本、高效能、可扩展的目标,令文博行业更加‘‘融会贯通’’和“运筹帷幄”;大数据技术则针对文博行业信息系统运行所产生的海量、多源、异构、时变的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深度学习等技术,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服务,令文博行业更加“知识渊博”与“善解人意”;物联网技术支撑了对藏品、环境、人员的实时动态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令文博行业更加"永远在线”和‘‘反应敏捷”;手机上网等移动通讯技术的应用使文博行业各相关业务活动的开展更加快捷、便利、高效,令文博行业的服务更加"随时随地”和“无处不在”。云边端计算普及、算力增长与laaS/PaaS/DaaS/SaaS服务能力驱动了人工智能的普及,人工智能在文博行业的服务更加“耳聪目明”和“能听会讲”。目前文博实体馆信息化系统关注的是"物、馆和人”三元关系,为物(展品)和人(观众)提供展存和观展环境,强调真实、舒适和安全,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但并没有颠覆原有的传统展览模式。数字化文博通过将实体藏品转化为数字信息,强调“物、馆、人、数据”之间的多元双向信息传递模式。数字文博体系的核心是‘‘数字化”、业务“数字化”、藏品“数字化”,进而逐步拓展到展览、观众、文物、研究、保护和传承等多维度的数字化文博生态体系。在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双轮驱动下,文博行业需向数字化转型,实现文博行业"业务数据化、数据资产化、资产服务化和服务业务化”的数字化转型能力,不断演变提升,突破实体文博与数字文博之间的界限,形成以文博业务需求为核心,全面、深入和泛在的互联互通,消除信息孤岛,使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形成系统化的线上线下协同工作方式,从而形成更为深入的智慧文博行业运作发展模式,提高行业竞争力。

文博行业数字化转型实例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是国家级大型综合性军事博物馆,1960年建馆对外开放,平均每年接待观众200多万人。2010年7月,经批准按照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博物馆建设标准,开始加固改造工程,加固改造后的展览大楼,建筑面积将从6万平方米扩大到15万平方米,陈列展览面积将从3万多平方米扩大到近7万平方米。军事博物馆展览大楼加固改造工程于2016年12月竣工,智慧军博体系建设于2017年7月完成,2017年8月1日重新开馆。“智慧军博”项目是以智慧博物馆为内核的博物馆信息化工程,也是文博行业数字化转型探索与实践。

军博信息化现状与数字化转型需求分析

军博信息化现状

军博信息化经过多年建设,基本完成场馆的建筑智能化基本功能,能为观众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捷、智能的空间环境,已建网络系统包括外网、内网、军网三套网络系统,以及在展览开放区域实现了无线网络覆盖。基本建成了“网站+微博+微信+APP”基于互联网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基本建成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及3D模型的简单展陈系统,并建有—个180平方米的数据中心。网站内容包括军博概况、资讯、展览预告、参观指南、网上展馆、藏品鉴赏、军事专题等,实现了网上参观展览、网友留言、团体门票预约、文物捐赠信息投递等功能,目前网站日均访问达量50,000人次。2014年开通了军博微信公众号,利用微博微信发布展览预告、资讯和藏品展示等内容,增进了新媒体与传统互联网网站内容同步和横向链接。2015年推出军博大型兵器三维展示APP。军事博物馆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信息化建设的层面还有待拓展,涉及展陈管理、展陈研究、展陈设计、文物征管、社教宣传等博物馆职能方面的综合业务信息系统建设还未启动,办公自动化系统还处于空白,军事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在系统整合、资源共享、业务推广、服务提升、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待提高,与军事博物馆打造全国全军的军事文物和装备收藏保护中心、军事文物和历史研究中心、军事文化展示交流中心、军事文化社会教育中心的总体定位还有较大的差距。同时需要建立配套的信息建设规范和标准建设。

数字化转型需求分析

业务需求分析

军博信息化需求主要围绕着观众服务、展览陈列、收藏保护、专业研究等项基本工作展开的。观众服务需求通过网站、微信、微博、移动导览、预约等服务手段,为公众参观博物馆提供更多模式和体验。博物馆的智能化系统可及时收集观众在文物面前的停留时间,并汇集成数据让工作人员知晓哪件文物让观众感兴趣并实现信息个性化推送。展览陈列需求有实体的展览陈列,还通过三维展示、互动游戏等技术将藏品展示在公众面前,增多藏品的展示角度,提升藏品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增加趣味性。收藏保护需求有征集和收藏以军事文物为主的各类珍贵文物,根据文物类别、特点、质地和环境要求,将建设专门库房并制定收藏保护措施,收藏、保护各类珍贵文物和藏品。专业研究需求通过对藏品、文献特征特点、历史环境等研究,可将更多的知识和背景信息展示在公众面前,提供藏品的展现和背景价值。

数据需求分析

智慧军博数据需求主要有藏品采集类数据、业务处理数据、网络流量数据、数字展示数据、办公类数据和外部来源数据等方面需求。藏品采集类数据包括对藏品基本信息、管理信息和研究信息的文本及二维、三维影像数据采集;海量的有关馆藏品的介绍资料;各类对馆藏品设计的图片和图像资料等。业务处理数据既有对进入藏品数据库的信息进行统计、查询和知识整合,又有将人作用于藏品的保护、研究和管理信息不断积累,形成藏品的“生命档案"。建设以藏品信息管理为核心的博物馆综合业务管理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知识库管理和信息服务平台等。网络流量数据包括博物馆内部局域网连接和互联网接入等产生的数据。用户通过互联网和军网等网络对军博的网站、客户端等进行访问,产生大量的数据。此外,大量的现场观众会利用移动终端通过无线网络来获取展馆的介绍和展品的介绍及图片、影像资料。数字展示数据涵盖军事博物馆的各种数字展示形式(如虚拟博物馆、数字大堂、触摸屏、信息公告等)。数据来源包括多媒体互动、新媒体展示等技术和相关设备,网站策划设计制作等。办公类数据通过办公0A产生的□常办公信息,包括各类办公文件资料、通知类资料、公文类资料、报告及审批类资料等。外部来源数据是来自馆际合作、行业主管部门及其他第三方的数据和信息共享。

云计算中心需求分析

根据军博信息化系统规划,云计算中心要满足未来五到十年信息化建设发展要求,不仅要搭建云计算平台,试点并承载相关业务,还需要进行云计算平台的PaaS和SaaS层开发和建设,运行核心业务系统。基于云计算的信息系统对网络、服务器、存储、软件等基础架构要满足高弹性云计算、资源共享和军博数字化转型要求。

信息安全需求分析

按照安全等保三级的要求,提供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操作安全和运维安全等方面,为涉密信息系统提供安全防护。

军博数字化转型目标与架构

本着"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分批推进”的原则,本项目将在充分的需求调研基础上,解决军博在新建扩建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进行智慧军博顶层设计,满足军博未来可持续目标,建成云计算中心,完成军事博物馆传播体系、服务体系、研教体系、管理体系、运行体系,形成完善的智慧应用平台,并保持适度的前瞻性和先进性,争取成为智慧博物馆数字化转型的范例。(1)建立智能化、一体化的军博运行指数模型提高军事博物馆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将信息技术与博物馆事业充分融合。通过新技术手段实现核心业务的高效协同和共享,提高军事博物馆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综合治理能效。基于大数据技术,全方面监管军事博物馆日常运行态势,构建一个以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为特征的新型博物馆形态。(2)打造具有鲜明军事主题的观众新体验让文物活起来,让藏品走出去。推进资源开放共享,加强资源深度利用,紧紧把握军事主题特色,深入挖掘军事博物馆的资源,形成以观众个性需求为导向的智慧服务,拓展军事博物馆的公众服务广度、深度与时限,为公众提供无处不在的服务,重塑公众体验。(3)创建“互联网+军博”的文化品牌结合“互联网+军博”新思维,全面加强军事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充分利用馆藏文物资源优势,拓展第二课堂等特色功能,让信息化、智慧化助力军事博物馆的现代化转型发展,创建军事博物馆的全新文化品牌,成为面向国内外更加权威、更具影响力的宣传文化阵地。

掌上军博”APP“掌上军博”采用移动互联网、Wi-Fi无线定位等先进技术,融合线上和现场服务,在移动终端上实现导览、导航、签到、交流等多种功能,利用新兴数字手段把博物馆参观提升到新的高度,有助于提高军事博物馆的服务水平与管理水准,加深对观众的深度体验服务,扩大军事博物馆的宣传力度,提升军事博物馆品牌形象。通过建设口袋里的博物馆,使之成为公众随身携带的服务手册,实现对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随时、随地、随身访问,使博物馆具备了创新的观众服务和博物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良好效益。系统支持Android手机版及iPhone版、iPad版。

微信公众号平台

军博微信公众号平台可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博物馆、媒体和志愿者与用户之间的对话是私密性的,满足需求和个性化的内容推送。微信公众号平台包括参观、服务、互动三个主要服务模块,不定期地推送展览、活动信息,并与军博客流系统进行数据对接,实时显示博物馆客流数据。网站、‘‘掌上军博”与微信公众号内容发布由跨平台统一发布系统来管理。

数字博物馆

军事博物馆虚拟博物馆系统采用虚拟参观与真实场景相结合的全新网上漫游模式展示军事博物馆的展览。三维虚拟参观以对虚拟仿真展馆参观路线和交互式探索形式重现,导入重要展品并结合相关互动点击。在无限的空间中承载无限的内容,搭建可随时随地访问的参观平台。

智慧服务平台

票务管理系统提供网络预约、取票,出入口控制检票、会员门票管理等方面的功能,并通过统一平台实现不同受众群体的统一管理。

客流统计分析系统

在军博大楼主出入口设置激光设备,统计馆内的总体客流,在展区的进出通道安装客流统计探头,通过有线或无线的网络传输方式,将各分析终端的客流量数据实时上报至客流分析中心。当馆内人数超过最大阀值,闸机会自动封锁,关闭检票功能。当馆内人数小于规定数量人数时,入口闸机重新开放检票功能,当馆内超过一定人数警戒值时,票务系统在售票界面提醒工作人员减少或停止售票。结合观众行为分析算法,使军博能够准确掌握观众基本信息和行为偏好。最终的统计数据将为军博策划展览、平稳运营提供重要参数。

接待服务系统

接待服务系统主要是为馆内观众提供设备租赁、寻人、物品遗失处理、投诉、留言等服务,解决观众的一些基础需求,使观众在参观过程中更加顺利舒畅。同时观众可以通过电子留言设备为博物馆提出一些建议,便于博物馆为观众提供更加完善优质的服务。

数字大堂信息展示系统

该系统设在军博的入口大堂,平台集成了高清显示屏、多媒体虚拟展示设备、非接触式扫码设备等多种应用终端,可随意组合,该平台可以实现馆内信息展示、通知公告、藏品欣赏、展览推荐、馆内布局、活动预告、信息获取、自助服务等功能,还可以起到客流引导、数据统计等作用。

公共信息导览系统

公共信息导览系统包括触摸屏导览和公告屏导览。在军博37个展厅、走廊等处设置触摸屏导览终端,可供观众自助查询军博介绍、场馆分布、展览陈列、文物典藏、参观路线、服务设施等方面的信息,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多媒体的交互查询功能。触摸屏终端包括供普通人使用的触摸屏和特殊人群(如残疾人、儿童)使用的触摸屏,这些设备高度不同、界面有别,以满足不同需要的观众,操作界面采用人性化设计。在票务处、服务台、观众休息区、多功能厅、影院各处设置公告屏,提供信息导览、寻人寻物、影院排片等功能,便于观众浏览。
智能讲解系统采用机身、耳机一体化设计,具有全自动语音导览功能,预先将展品讲解内容写入到智能导览机中,观众只需将其挂于耳朵上,走到安装有发射卡的展品或场景范围内,无需进行任何操作就可以自动收听讲解内容。全自动收听讲解,全程零操作、外型精致小巧、易佩戴。

媒资管理系统实现对军事博物馆的原始多媒体信息如音视频、图片、照片、文档等全部资料的数字化衔接。
藏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从藏品及相关资料的征集、藏品信息的编目、藏品的保管、藏品的鉴定以及藏品的展陈管理等一系列的功能。
数字化采集管理系统(二期)对数字化采集得到的高清图片、三维扫描数据等进行管理,使数字资源成为结构清晰、易于系统识别的资源。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在完成图像数据采集后,管理人员可以利用数字化采集管理系统对其进行存储、加工、发布、使用授权,还可进行版本管理和检索,以实现图像数据存储的及时维护与有效管理。
协同办公管理系统(二期)以公文流转为重点,以行政事务、公共事务和个人事务等为主线,包括办公门户、公文管理、行政办公、个人办公等功能。

综合运维管理系统以军事博物馆日常综合运维管理工作为中心,从信息系统运维、业务监控两个层面,通过与各应用系统的数据对接和智能采集,形成军事博物馆系统和业务的全景式信息图,为IT人员和馆领导、部门负责人、普通工作人员等不同级别用户提供个性化、可视化的一体化监管控平台。
大数据展示系统以一级馆评估运营的数据分析模型和指标体系为核心,通过从内部系统、微环境数据、网站、社交平台、舆情网络等多种来源汇聚数据,实现对人、馆、物、展等多个维度的关联分析、精准服务和评估,形成丰富的信息图可视化数据展现。
智能中控系统对军事博物馆开放区域的主要多媒体设备及内容、灯光、环境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能够通过组态监控到开放区域的各种设备运行的状态和相关运行信息,以方便管理人员及时发现故障并快速排除问题。
图书文献管理系统通过RFID技术实现图书的自助借还、高速盘点、快速查找、定位、顺架、分拣等工作流程,从而达到自助借还快捷方便,防盗系统可靠准确,馆藏图书定位和快速查询。
研究知识库系统(二期)提供一个整体的军事历史、军事文化、军事科技、军事艺术等专业研究库,可根据专业知识分类体系存储并管理各类研究资料,提供外部库的接□,可引入各类外购资源库,提供专业研究工具,对内帮助研究人员搜集资料、撰写论文和交流分享,对外建立科普性的军事知识专题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社会教育。

云计算中心构建军博统一云计算中心,提供资源虚拟化、资源调度和限额管理、用户管理、应用自动部署、资源工作流、系统监控、运营管理、云安全保障等功能,为军博数字化转型提供丨aaS/PaaS/SaaS能力支撑,推动军博信息系统软、硬件架构、运营和管理模式新变革。
智慧军博项目以观众服务、展馆运行、业务管理、信息传播及研究教育为关注的重点,参照国内外博物馆的运行模式、数字化转型案例,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形成“以云化平台为支撑、数据共享为核心、智能应用为关键、轻量服务为特色、可信环境为保障”的基本架构,助力军博从单环节技术工具应用向全要素、全流程、全链条的优化重构升级,加快军博从"以技术为中心”向“以数据为中心”转移,促进资源配置从单点、局部、静态优化向多点、全局、动态优化演进,为军博数字化转型提供要素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