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文化带景区标识系统智慧化设计研究

利用混合现实技术和具身认知理论提升博物馆导览系统的用户体验。充分研究混合现实应用于博物馆导览中的认知理论基础,结合具身认知理论分析混合现实技术在博物馆导览中的应用优势以及应用可行性。并提出混合现实技术结合博物馆导览系统的设计中的设计策略,利用设计策略设计混合现实导览系统界面及交互方案。从导览系统设计的认知学理论、内容设计、交互手段、交互方式和案例分析研究五个方面对博物馆导览系统进行设计。

大运河文化带是以大运河文化为内核,以保护、传承、利用为主线,以带状地理空间为载体,以区域交通束为基础,以沿线城镇为发展主体,集遗产与生态保护、经济与社会发展、文化与休闲游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功能区域。2017 年 6 月 4 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宝贵遗产。运河沿线各地积极贯彻中央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行文旅融合,促进运河旅游。景区标识系统(Sign System)建设是文化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优化导览服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营造景区文化氛围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景区标识系统的内涵

《辞海》对标识的注释为:标识,即标志。标识指用以标示、便于识别的记号、符号或标志物。标识系统是指为服务特定环境、特定场合而设置的具有统一形象的系列化标识,在这个系统中,多种标识依照一定的排列原则和内在逻辑进行组合,完成功能性或特征性的表述,满足不同空间和环境的需求。景区标识系统指在旅游公共环境背景下,为游客传达景区各类信息,引导方向,从而达到帮助游客更加通畅顺利地完成参观游览活动,提升旅游体验目标的系列化标识,它由文字、图形、色彩、数字、方向标等元素构成,这些元素通过某些物质载体在特定的场所按照设计构成方式进行组合,最终成为一个为游客服务的整体。

二、景区标识系统智慧化设计的必要性

2011 年,时任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正式提出,争取 2021 年左右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实现智慧旅游。智慧旅游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集聚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并及时发布,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相应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当前,5G 技术的迅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智慧旅游的发展。2018 年 12 月,中国联通在河南红旗渠率先进行“5G+智慧景区”的新项目建设;2019 年,5G 技术在旅游领域已有很多试点。可见,时代发展特别是现代技术的革新正在倒逼旅游业转型升级。在智慧旅游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游客对景区标识系统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景区传统的静态标识已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例如,由于景区传统静态标识识别性较弱,当游客需要餐饮、如厕、景点信息时,找寻起来比较困难;又如,由于景区传统静态标识容量有限、主题不突出、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当游客需要了解景区完整、特定或最新信息时却难以获得。这些不愉快的经历影响游客的体验感,降低了满意度。而对景区标识系统进行智慧化设计改造,将传统标识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相结合,赋予标识系统互联互动、人机交互、智能识别、智能体验等功能,能够实现信息推送者与游客的良好互动,为游客提供更为高效、便捷、智能的服务,有助于提高体验感和满意度。

三、大运河文化带景区标识系统智慧化设计的原则

(1)科技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大运河文化带景区标识设计不但要让游客体验现代高科技,还要能传达相应的文化精神。对科技进行艺术化呈现,让科技融入景点的文化氛围。例如,选用中国古代漕船形状或中国古代公文外观等具有场所特征的图形元素设计景点介绍二维码,可以给游客带来更好的沉浸式体验。

(2)可识别性与协调性相结合的原则。智慧化标识系统要具有典型特征,突出与强调所需传达的信息内容,易于被游客识别和理解。同时,要注意与景区环境的融洽、协调,应有助于营造景区整体氛围,不能因过度追求明确突出而破坏景区环境氛围。例如,采用中国传统的色彩和形象设计大运河文化带景区标识,有利于融入大运河文化的历史厚重感。

(3)人性化原则。智慧化景区标识系统应简便、易懂、易使用,能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游客的使用要求。例如,视觉形象应通俗易懂,易识别、易记忆;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应简便易操作。

(4)统一性与地域性相结合的原则。中国大运河流经 8 个省市,沿岸不同地域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以江苏段为例,自北向南有楚汉文化、淮扬文化、吴文化等江苏地域文化。因此,大运河沿线景区的标识系统,应既相对统一又具有地域特色,这是凸显大运河文化特色的有效方法。

(5)环保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电子信息类标识要尽量使用清洁类能源,如太阳能;要考虑标识拆装、维护的便捷性,避免二次污染。在此基础上,进行标识组成要素、组合方式等的创新。

四、大运河文化带景区标识系统智慧化设计的实践

(1)景区解说牌智慧化设计景区解说牌可与智慧旅游平台或景区 APP 关联,实现服务智慧化、游客体验智慧化、景区管理部门对景点管理的智慧化等功能。景区解说牌可采用电子标牌,也可采用文字图案标牌+二维码的方式。电子标牌将显示设备与电子触控设备结合,游客可通过触摸互动获得景点的信息。依托智能数字媒体管理平台,电子标牌能自动识别屏幕前游客的年龄段与性别,精准播放相应的媒体内容;收集和统计关注电子标牌各类别内容的人次等数据,用于不断改进完善媒体内容;为游客提供景点相关的娱乐体验,增加景点的趣味性。电子标牌设计除可组合图案、文字、符号、颜色等视觉要素外,还可融入听觉、触觉要素。例如,邳州段大运河文化带电子标牌设计,可将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 “邳州船工号子”作为听觉信息要素使用,这是保护、利用和传承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一种有效方式。电子标牌建设成本较高,可选择在大运河文化带重点精华景点使用。从建设成本考虑,其他景点可采用文字图案标牌+二维码的方式。在大运河文化带景点标识牌上设置二维码,游客可扫码倾听景点介绍、观看运河景点不同时代的繁华景象。以位于徐州的中国大运河畔第一古镇窑湾为例,古镇著名景点如吴家大院、赵信隆酱园店、大清窑湾邮局等设置二维码标识牌,游客扫码后可倾听语音讲解,欣赏景点不同时期的生活、经营场景,增加旅游体验的深度与广度。

(2)景区导览牌智慧化设计借助智慧旅游平台或景区 APP 进行景区导览牌智慧化设计,为游客提供智慧化服务,帮助景区进行智慧化管理。例如,结合景区 APP 建设自助导览系统,游客可在下载景区 APP 后利用自己的手机进行旅游导览。利用 GPS、GIS、室内定位等技术获得游客现场位置,帮助游客随时了解自己的准确位置,为游客提供附近景点的介绍及饭店、停车场、厕所、逃生通道、应急医疗设施等的位置信息,并提供导航服务;还可实时响应求助信息,更及时地提供救助服务。此外,还可根据游客的喜好,为其合理规划行程,甚至提供娱乐活动。同时,可将游客使用导览牌的数据,如游客对某处景点的关注次数、关注时段、关注内容等,通过系统实时反馈给景区管理部门,帮助景区进行智慧化管理。

(3)景区介绍牌智慧化设计景区介绍牌除展示文字、图像外,还可利用 3D 虚拟技术实现虚拟旅游。大运河文化带沿岸不同地域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可选择有代表性、故事性、体验感的景点制作 3D 虚拟影像或虚拟现实内容,利用景区介绍牌推介给游客,实现虚拟旅游。虚拟旅游体验是景区体验的延伸,可增加景区的吸引力,还可将景区无法还原的场景借此技术展现,让游客在虚实结合中感受景区的魅力。以窑湾古镇为例,景区对大运河与骆马湖交汇处进行实景拍摄,制作全景图,对古镇的建筑物进行几何建模,加入全景图,构建一个结合图像和 3D 模型的虚拟旅游环境。游客扫描景区介绍牌上的二维码,可打开虚拟旅游平台,选择平台提供的角色(有在窑湾留下过足迹的岳飞、朱元璋、史可法、乾隆皇帝等历史名人,也有会馆、当铺、钱庄、布庄等店铺作坊中的商人) 开始旅游。下船后从窑湾码头走进古镇,眼前是 360°实景街道,可按照虚拟导游的指引进行自由漫步。可随时自主选择景区各个时代的风貌,如可体验窑湾古镇 1 300 多年前最初的模样,了解古镇的由来;可在宋、元、明、清不同朝代“穿越”旅行,体验运河文化的历史底蕴与多种文化的融合;可观赏运河景区日夜交替、四季更迭的不同美景等。具有智慧性、艺术性、创意性的标识系统,能够展示大运河独特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提高大运河文化带的美誉度和吸引力,促进大运河文化带文旅融合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