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博物馆数字化的要点分析

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在岁月的长河中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文物。透过这些文物, 我们能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认识我们的文化。博物馆不仅是保存文物的地方,更是向人们展示历史和文化的窗口,是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纽带。社会发展至今,高科技已经深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背景下,博物馆也需要与时俱进, 把科技发展的丰硕成果和传统博物馆相融合,利用数字化技术全面提升博物馆的服务和管理水平,深入挖掘文物的社会价值,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可以拉近观众与文物的距离,并对文化传播起到推动作用。文章从建设数字化博物馆的意义出发,分析建设中的问题及要点,旨在帮助传统博物馆实现现代化的升级和转型。

随着科技的进步,为了拓宽博物馆的服务范围和提升服务效率,各个文博单位都在寻求借助数字化多媒体方式实现信息升级,达到精准管理和创新发展的目的。目前数字化技术可运用于展览、文保、教育等多个方面,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云展览”模式,丰富文化传播的手段,提高文化传播的效率。虽然建设数字化博物馆已经是大势所趋,但在实现的过程中博物馆人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如何顺利实现博物馆向数字化过渡,如何平衡科技与文化的展示,如何协调观众近距离观赏文物的需求和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攻克的难题。只有勇于面对和解决问题,才能更加合理地利用博物馆资源,让博物馆发挥出最大的社会价值。

一、数字化博物馆概述

1.1 什么是数字化博物馆

数字化指的是通过网络,将原本单一的传播途径进行整合,实现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综合输出,增加信息的互动性和传播性。数字化技术可以带来全新的体验,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进行感官刺激,能极大程度地提高人们对于接受信息的兴趣。数字化技术可以使人们对信息拥有选择权,能够更加自主地决定接收哪方面的信息,这对于信息传播来说是巨大的进步。对于博物馆来说,数字化技术可以将固定的文物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网络分享给观众,具有不限时、不限地点的特点。还可以将文物进行细节处理,让观众能够更细致地了解文物,结合虚拟技术、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欣赏和感知文物以及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

1.2 数字化博物馆的发展

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就已经出现了数字化博物馆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美国记忆”策划首创将馆内藏品运用录像、摄影等手段进行数字化处理和保存,这可以看作是数字化博物馆最早的实践。我国的数字化博物馆发展略晚于国外。1997年,我国第一个网上博物馆上线;2000年,故宫博物院提出了建设 “数字故宫”的概念。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博物馆越来越受重视,很多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加入数字化博物馆的工作。从目前来看,虽然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如观念滞后、专业人员稀缺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二、建设数字化博物馆的意义和必要性

2.1 建设数字化博物馆的意义

博物馆除了有保护和研究文物的重要作用外,还承担 着对外展示和宣传的职责,因此,博物馆的管理和运营水平直接影响到文物的保护和展示。为了提高观众的参观感受和文保措施,博物馆的现代化建设是必然的发展方向,也是提升其核心竞争能力的举措。基于现实考虑,文物很容易受到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加上节假日期间人流量众多,这些都给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带来一定的难度。而文物具有不可逆性,因此必须在文物遭到损害之前就采取措施,给文物保护创造良好的环境。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将文物的信息进行整理保存,避免信息遗失和损害,也能提高文物数据的收集效 率,降低成本消耗。对于整理好的数据,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将数据上传至数据库,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方便研究人员调取查看。对于普通观众,博物馆可根据收集到的数字信息建立“云展览”平台,打破必须到博物馆参观的固定模式,随时随地可以在线上欣赏文物和获取信息,尽可能地降低观看门槛,减少时间路程的消耗,满足观众对历史文化的求知欲。智能手机的普及也给数字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通过登录数字博物馆相关的手机App,观众能够高效 地获取所需信息,满足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休闲娱乐的需求。还可以划分出留言区,博物馆根据观众的意见反馈持续更新完善该App的内容,不断优化提升使用感受。除此之外,博物馆利用现有资源,结合数字化展览技术,如VR技术、投影技术等,增加传统博物馆的“科技感”丰富展览方式,进一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利用文物本身的文化价值和科技赋予的展出手段,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发挥博物馆最大的公共价值。另外,数字化展出形式能够带给观众沉浸式的体验,观众无须接触文物,通过数字模型和全息投影就能近距离地观赏文物,在给观众提供良好体验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物免遭人为破坏,降低文物展出风险,满足展出和保护的双重要求。

2.2建设数字化博物馆的必要性

建设数字化博物馆有利于提高观众数量。据调查,2017年我国博物馆观众数量近10亿人次,2018—2019年达到10.5亿人次。照此形势看,我国博物馆观众数量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由于时间限制,观众很难全方位地参观博物馆并了解相应的文化,有些珍贵文物也不适合在人流量大的环境下对外展示,所以观众很可能错失欣赏文物的机会。在不损害文物的前提下,为了使观众尽可能多地欣赏文物,博物馆利用数字多媒体技术还原文物的原貌供观众参观,也可开设3D文物展览区,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观赏体验。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有利于文化传承。博物馆是人民群众精神文明需求的重要载体,和传统博物馆相比,数字化博物馆能够给观众带来印象深刻的展览。如传统博物馆的文物介绍大多采用文字展板形式或人工介绍,前者传达信息的途径单一枯燥,需要观众花费较长的时间去阅读理解,后者则需要大量人力支持。如果采用数字化技术,将文物讲解制作成语音文件供观众试听下载,配合展出的文物,观众可边听边看,对于感兴趣的信息还可反复收听,既提高观众的参观兴致,也节省了人力成本。 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博物馆的管理水平。数字化不仅指对外展览部分,还包括博物馆内部的管理。博物馆发展至今,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跟上博物馆现代化的需求,如文物保护、防火防盗、客流量统计等,都需要向数字化管理模式转变。运用数字化管理系统,能够整合文物信息,有针对性地制定文物保护措施,构建预警机制,防止文物遭到人为破坏,统计客流量,合理安排参观路线,这些措施都将加速博物馆的数字化进程。

三、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

3.1 数字化技术融入感官设计

博物馆展览需要经历复杂的过程,选题、策划、展品、文案都需要层层把关。博物馆展览并不是简单地把展品安放在展台上让人观赏,而是基于观众对于文化的需求,对文物进行介绍,给观众讲一段历史、讲一段故事。为了让观众有更好的参观体验,展览往往需要配合新颖的设计,通过声音、画面、互动设计等多种手段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如纪念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孔子博物馆,为了集中展示孔子的思想,在博物馆建馆时就运用了大量的数字化手段。观众步入孔子博物馆首先可以看到的是由环形屏幕展示的孔子像,经过灯光、音乐、旁白的相互配合,给观众带来一场感官盛宴,并且经过短片介绍,能让观众对孔子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在参观之初就能让孔子的形象丰富立体起来,为后续的参观打好基础。博物馆展览一般要受到场地、时长的限制,文物信息输出主要依靠精简的文字概括,这样单一的输出模式往往难以触动人心。为了扩大展览效果,需要使用数字化技术营造符合文物特点的氛围,加强观众的体验感和现场感,充分发挥数字化优势,提升刺激观众的感官感受,激发观众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满足不同观众的观展需求。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博物馆展览的必要手段,但文物展览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还是文物本身的文化价值,这些高科技方法是用来辅助展示文物的,并不能以高科技为导向。另外,数字化技术在增添观赏体验的同时,也会使输出信息过于膨胀,模糊了展出重点,导致观众的注意力被高科技设备吸引,反而忽略了原有的文化魅力。因此,博物馆在陈列展览的时候,需要找到凸显文物本身价值和数字化表现方法的平衡点,把文物的文化艺术价值视为核心竞争力,不论是前期准备还是后期的呈现,都是为了展览的主体和理念服务的。

3.2 数字化博物馆的互动性设计

现代博物馆的发展通常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进行,而数字化博物馆的互动性则是陈列展览的发展方向。互动性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动画、文字、音频之间的相互配合,协调好数字技术和展示的内容,通过科技增加人与文物、文化的互动,改变观众只能被动接收信息的方式,增加观众的主动性和体验感。如孔子博物馆在陈列展览中就用了大量的数字化互动设计,像多点触摸、互动问答、投影等技术。具体如博物馆互动展厅中的《孔子圣迹图》,将孔子的一生浓缩在108个故事中,通过高科技投影技术形成数字化圣迹图长卷,形象动感地展示孔子的故事。除此之外,馆内还有“孔子语录”“夫子问答”等多种互动性设计。“孔子语录”将孔子及其弟子的经典语录通过数字化投影方式展现在屏幕上,观众可点击其中的语句,相应的现代化解释也会出现在屏幕上,这种方式可以让观众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语句进行详细了解,给观众相应的自主选择权,更容易让观众接受传递的信息。“夫子问答”是另一项互动性体验项目, 观众可以通过手机端向孔夫子发送问题,屏幕上会出现相应的回答,与孔夫子“对话”。这种形式新颖有趣,能大幅度提升观众的参与感,还能充分调动小朋友的兴趣,在寓教于乐中获取文化与知识。

3.3数字化博物馆的导览设计

常见的博物馆导览形式包括指示牌、平面地图等,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这些传统的导览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的博物馆发展,数字化导览系统应运而生。数字化导览系统有自助语音系统、实景效果图、智能引导路线等多种导览服务。自助语音系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导览方式,观众可以扫描二维码获取语音服务。这种利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导览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观众参观过程中实时定位,大幅度提高参观的便利性,节约时间成本。

四、建设数字化博物馆需要注意的问题

博物馆数字化是时代发展的方向,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某些不足之处。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升和改革发展策略,深入融合“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更好地让观众通过博物馆享受文化盛宴。数字化博物馆建设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博物馆 数字化进程需要多方面相互配合、协同工作,这就需要在建设初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应加强相关工作人员对数字化技术的认识,转变陈旧思想,提高数字化设备的普及率,更新数字化博物馆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群众对博物馆的满意度。博物馆是面向全年龄层的场所,对于不同群体需要 提供个性化服务。如面对外国友人,导览系统可提供外文服务;面对老年人,博物馆可准备操作简单的语音讲解设备;面对青少年,导览系统可着重介绍参与性强的互动设施。对于不同需求的人群博物馆需要提供与之相符的游览服务,尽可能做到各取所需,满足观众对于历史文化的需求。现代化的博物馆建设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掌握历史、文物、博物馆等相关知识,还需要对互联网、计算机、数字多媒体有一定的认知,能够把高科技与博物馆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

五、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给博物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本文分析了数字化博物馆的意义与必要性,列举了建设措施,并对今后的发展给出了相应的建议。随着5G时代的到来,数字化博物馆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借助高科技手段丰富博物馆的信息输出方式,借助数字化平台拓宽博物馆的辐射范围,展出与保护协调发展,为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